2009年4月16日

"恐懼" 其實是從外在學習到的!!

來過花精中心的人都會知道,"李小福"目前是花精中心的店長,他是純種的巴戈狗(PUG),雖然表面面惡心善,但是常裝扮著楚楚可憐的樣子,向來愛吃的他,其實從來沒有吃飽過...

能夠帶著小福上街是一件很風光的事情,很多陌生人是因為小福而過來跟牠打招呼,或是很驚喜的看著小福臉上那皺皺的紋路而哈哈大笑,會突然發現在城市裡的人突然變得親切,不過…也有些例外...

很多家長(尤其是媽媽)帶著小孩(大部分是12歲以下的小孩)前來花精中心,沒看過小福且不知小福何許"狗"也,通常兩個人一看到牠,最先表現出極度恐慌的通常都是媽媽,而小孩大都是直視著牠不動,我想或許是先前許多負面報導說: "狗攻擊小孩咬傷事件,身上縫了幾刀"、"狗身上有細菌接觸會感染"...等等,導致作媽媽的擔心、恐懼小孩的"生命安全",擔憂這個"動物"會危及他們的心肝寶貝,小孩一看到媽媽的"激烈"反應都會是嚎嚎大哭,只是我有時候還真的不知道,小孩是因為大人的反應過度而嚇到?還是真的害怕"牠"呢?

還有另一更妙的case,有天一位媽媽帶著兩位小孩,姊姊與弟弟(各年約8歲與4歲),弟弟坐在嬰兒車看著小福,小男孩眼中充滿好奇,雙眼直盯著小福,但此時姊姊在一旁尖叫,一邊喊著"狗狗要過來咬你了"...,然後就像"世界末日"裡"湯姆克乳思"的女兒一樣地尖叫,看的出來其實那姊姊並不是害怕那隻狗或是要保護著弟弟,而是等著弟弟因為他的"激烈反應"之後,反應大~哭~~~而沾沾自喜感到自豪,這在一般家中成員有兩位以上的小孩當中是常見的-"冬青"

小孩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身為父母的義務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盡自己的力量教導他們這世上一切事物,或許也包括,"如何跟動物相處、如何面對他們"...等等成長議題(這就交給理書老師了),但在這兩個case裡我發現: 很多的家庭裡都是教導小孩"恐懼",因為自己所受的資訊裡認為:"那是不好的"、"那是有危險的"想法觀念,而直接反應出來的情緒也直接地影響了孩童,在小孩那純淨的思想裡, 也深深地烙印著: "只要是四隻角在地上爬的都是怪獸,而且會把我給吃掉!!!"

巴赫醫師將五種花精列入「恐懼」的族群:岩玫瑰,构酸醬,櫻桃李,白楊,紅栗花,在觀察我週遭的朋友發現,有許多是"溝酸醬、岩玫瑰…家庭"(當然也會有紅栗花家庭),可以發現如果小孩是溝酸醬或岩玫瑰特質的人,其親屬必然也會有同樣特質的人,因此我很好奇的是: 「現代人感到的"恐懼"其實是從外在學習裡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