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

人生裡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相信每一個人在每一階段都會不一樣,剛出生時從爬學會站,再學會走,那是一種成長的成就;逐漸的長大進了學校讀書,當考取第一名或進入第一名校時,那是種優越的成就;隨著結婚生子,身上的責任感越來越大時,或許需要買部車或是買棟房子,那是種責任的成就


有時我回想起來,小時後四歲才會開口說話,父母所給予的是挫折與緊張;在開始接觸學習時(國中之前),往往是倒數最後幾名,師長所給予的是失望與灰心;隨著年紀逐漸增長,不知不覺的已經到了30歲的年紀,對於婚姻不抱有任何期待,且責任感是這幾年才開始學習到的,因此並不覺得人生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傳宗接代、買大樓、賺大錢才是真正的人生目的。那麼不禁想問,是不是要為了什麼(For)然後成功的達到時,那才算是有成就? 那,當沒有這樣的一個原動力(power)時,是不是人也變的會比較消極呢?



或是說,其實這樣的原動力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他人的期望所產生的? 我期望你可以長的像大樹一樣;我期望你可以考試一百分當學校模範生,我期望你可以趕快結婚了了我的心願,以免其他親戚的閒言閒語重複同樣的話題;我期望你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可以掙大錢,養家活口好讓我後半輩子無憂無慮,那麼,別人的期望是你的人生成就嗎?

最近開始讀了Julian的書(讀到第2章),叫做 Patterns of Life Force,很有趣的書名也吸引我想要去探究什麼才是"生命的力量",或是巴赫醫師在Heal Thyself中所說的,要傾聽、探究自己內在的聲音,那... 你知道你的內在聲音是什麼呢??




2008年6月6日

【英國花精之旅】來自大自然的恩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體質健壯。」*1,這也道出真正的健康不單單是指身體上的健康,還包含心理上的健康,而以前我跟週遭的朋友一樣,都以為健康是指:沒生病、沒發燒、沒有失去感官能力等等,甚至一年一度的健康體檢報告中沒有所謂的紅字(超過或低於標準值)時,就認定自己是健康的,但在一旁的我不得不為他們捏把冷汗。

((艾德華.巴赫醫師的照片))

在多年前研讀了英國愛德華.巴赫醫師*2(Dr.Bach Edward)的著作及接觸他所發明的巴赫花精療法*3(Bach Flower Remedy)後,才重新對於健康有更新的認識。遠在1930年代,巴赫醫師從研究發現慢性疾病及細菌學中與「人格類型」及各種疾病相當有關聯,且發現種種的臨床症狀只是疾病的表徴,而非疾病的真正原因,這個論點在那時代的西方國家並不能夠接受,巴赫醫師曾在1931年對於同類療法醫師的演講中(Ye Suffer From Yourselves)*4提到:

「疾病是錯誤思想和錯誤行為的結果,
只有思想和行為都正確了,疾病才會消失。
當我們從痛苦、折磨和憂傷中學到教訓時,
疾病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自然就會消失了。」

而在近幾年來各類醫學已經從這觀點進行研究,而坊間也有經驗豐富的醫師所著的書籍,將歷年來所看到疾病進行探討,個案背後通常會累積怎樣的負面情緒,也對其做了統計證實疾病及情緒是有關聯性的。

因為好奇而有了這樣的機會去英國考古,在2008年的五月安排期待已久的英國自助旅行,此行也造訪巴赫醫師晚年做花精研究的地方-巴赫中心(Bach Centre)花精製造商-伊琳赫柏(HealingHerbs)。英國的天氣總是陰雨綿綿,在旅途的過程中天空一直下著雨,擔心是否會亂了行程,但每當我們抵達目的地下車拜訪時,大雨就會停止,我想是巴赫醫師希望我們能夠順利的完成此次的旅遊吧!

開車循著GPS的指引,第一站所造訪的是巴赫中心,那是位在英國倫敦的西北西方向,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離牛津郡不遠(約半小時車程)的伏農山莊(Mount Vernon)。道路由鋪著柏油的高速公路至滿地泥巴鄉間小道,隨著眼前離這棟熟悉不過的建築物越來越近,內心的情緒漸漸的感到興奮,是呀!期待已久的巴赫中心終於到了。

維農山莊是巴赫醫師晚年居住及工作的地方,保留了許多當年巴赫醫師居住時親手做的傢俱、歷史照片、打字機,還有他所留下來的書籍等皆陳列在這裡,因此這裡特別具有歷史意義,在這的工作人員也延續巴赫醫師最原始的工作及嚴格堅守巴赫醫師當年的堅持: 簡單(Simplicity)、單純(Purity)與完整(Completeness)原則的理念。這讓我深深的感觸到,能夠帶給我們生命有意義和價值的事物,才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地充實與滿足,在這裡我看到了他們堅強的毅力,以及不畏艱難的意志,在在地證明她們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值得她們一輩子去付出與奉獻的事務。



((由左至右圖:巴赫中心的招牌、門牌:簡單/單純/完整的門牌及巴赫中心屋內擺設))

在建築物的旁邊種植著許多巴赫花精的植物,在這季節可以看到聖星百合(Star Of Bethlehem)、忍冬(Honeysuckle)等,若是在春天的尾聲及夏天造訪,就可以欣賞到更多的花精植物開花,沿著花園小徑看者花朵、傾聽著大自然所要帶給你的訊息;坐在池塘邊的長凳,心靜下來感受片刻寧靜,感覺霎那片刻一切時間的靜止。這對於生活在大都市裡的我們,是很難體會的。目前巴赫中心有兩個相關機構設立於此:愛德華巴赫醫生基金會(Dr Edward Bach Foundation)愛德華巴赫醫生療癒信託(The Dr Edward Bach Healing Trust),工作人員歡迎世界各國的訪客前往參觀,也會熱情招待訪客茶點。



((由左至右圖為聖星百合、忍冬及巴赫中心的花園長凳))

第二站是所要前往鄰近威爾斯(Wales)的花精製造商-伊琳赫柏(HealingHerbs),他是由朱力安‧馬納德(Julian Barnard)於1988年所創辦,他同時是為著名的植物學家、專業顧問、作家及老師,曾於巴赫中心研究學習巴赫花精超過25年的時間,對於花精植物及他們所帶來的健康訊息有很大的研究。在HealingHerbs工廠所製造的花精皆來自他們週遭的植物花園,因此,此次參訪除了與Julian面對面的座談之外及參觀工廠之外,並且請他帶領我們實際去接觸巴赫花精植物。


((由左至右圖為朱力安‧馬納德(Julian Barnard)、花精製造商HealingHerbs門口))

HealingHerbs是間小型的家庭代工廠,約有十五位的員工,員工年齡層大約60歲左右的阿姨,感覺就像是自己的家人般的親切迎人,造訪時才發現那時段是他們的早茶時間(10:30~11:00),深入了解英國人的生活不得不羨慕他們的生活品質:早上09:00開始工作;接著早茶時間;中午12:00~13:30為午間休息;15:00~15:30是午茶時間;17:00結束工作,而假日時間則是完全的放鬆休息,這就是傳統英國人的生活方式,有效率而不慌不忙,在工作之餘,不忘了生活才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目的,而不是一概地盲幹,而忘記了賺錢是為了什麼。

走出室內望著規律起伏的山丘、聞著鄉野清爽的空氣、聽著喜悅的鳥鳴聲以及親身去觸摸大自然的恩典,感到有種莫名的感動。由Julian先生帶領著參觀花精植物,與巴赫中心不同的是,在這邊沒有花園,因為花精植物就在這大自然裡隨手可得,原來老祖宗就發現大自然蘊含著廣大的療癒力量,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與萬物息息相關合而為一。 當我們的身心靈達到平衡的時候,就不至於生病,然而當我們受到環境的污染、工作的壓力、社會傳統文化的壓抑,讓我們漸漸的失去了與大自然聯繫的能力,身心靈無法達到和諧統一,疾病就由此而生,巴赫醫師發現了花精,就是取自於大自然調和的能量,讓我們再度地與大自然產生共振、平衡,重投大自然的懷抱,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Julian的帶領下,猶如進入了巴赫醫師的秘密花園中,感覺植物花朵帶給我身心的喜悅,以及與大自然取得聯繫的輕鬆自在,才知道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已經與大自然相去甚遠,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


((由左至右圖為HealingHerbs戶外及鄉村圈養羊群))



備註
*1:世界衛生組織並據此制訂十條健康的標準,包括: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過份的緊張疲勞;
二、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三、善於休息,積極用腦並注意起居規律;
四、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五、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六、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七、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易發炎;
八、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九、頭髮有光澤,無頭皮屑;
十、肌肉豐富,皮膚富有彈性。

*2:愛德華·巴赫醫師(Dr. Edward Bach,1886~1936)是一位真正的西醫師、細菌學家和同類療法醫師。他於 1886年出生於英國伯明罕郊區的莫斯理(Moseley)。先後在伯明罕醫學院和倫敦醫學院攻讀,並獲得內科醫師、外科醫師及公共衛生的學位。

*3:巴赫花精療法(Bach Flower Remedy)係由巴赫醫師於1930年代所發明的一種新的完整醫療體系,是一種新的草藥製劑,安全無副作用,並於1993年納入英國同類療法藥典中,並有專論介紹,可做預防保健及輔助性治療之用。花精並不是芳香療法所使用的精油(Flower Essence)。
*4:巴赫醫師的原文著作可參考「Collected Writings of Edward Bach」,部分稿件目前已有中英文對照本:「愛、自由與療癒」。

參考書目
1. Bach Edward;prepared Martine & Julian Barnard,”Collected Writings of Edward Bach”,Neal's Yard Press,1987
2. 李穎哲,”巴赫醫師的人生教科書”,巴赫實業有限公司出版,2007
3. 艾德華巴赫(Edward Bach)著/魏愛娟等譯,”愛、自由與療癒(Free Thyself、Ye Suffer From Yourselves、Heal Thyself合訂本)”,巴赫實業有限公司出版,2008